空白簿 > 历史军事 > 帝国最强驸马 > 第416章 三角洲特区

第416章 三角洲特区(1 / 2)

南巡队伍继续往南。

“这,这地方,是,是原来的港口?”

看到那繁忙的港口,自阮山直以下的前朝君臣们,个个都看呆了。

只见这里原本的小港口,往来一天最多只有几十艘渔艇,可这时候,港口对开的海面上,密布着的,就已经不止百艘以上的船只。

这些船只,有很多是大型的商船,一旦靠岸,各种货物络绎不绝的,从船上搬下来的,搬到船上的,人来人往,总之繁忙得很。

港口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,那些操着各种语言,来自东西南北的人,纷纷汇聚在此。

然后,那些带着明显安南人特征的老百姓们,周旋于各大商家之间,脸上洋溢着充实而幸福的笑容。

“一百文一斤,一百文一斤!”有个十二三岁的孩童,背着一个箩筐,箩筐上满是香蕉。

他大声地叫卖着。

阮山直一看就呆滞了,忍不住拦着他道:“孩子,你这一百文一斤的香蕉,谁要啊?”

在安南,通常的行情是二十文一斤的香蕉,已经顶天了。靠,你这孩子,想钱想疯了吧?

然而那孩子像看白痴似的看着他,然后道:“什么谁要啊?昨天有人卖到一百三十文一斤

,都很抢手了呢。”

他话还没说完,就看到有个操着不大熟练的安南话的外国大胡子,说道:

“一百文一斤是吗?我买了,全部要,全部要。给我!”

于是,称重,买下来。

整个过程,几乎用不了半刻钟,交易完成。

那孩子背着箩筐兴冲冲地走了,临走前,还不忘冲着阮山直扬了扬头,意思是:喏,你看!

阮山直人都差点看傻眼了。这时候,他身边有个近臣说道:“陛下,看这样子,咱是很难再获得人民的支持了。”

阮山直沉默不语了。

眼前的形势摆在面前,才刚刚过了几个月,结果人家这边的经济,就发展得如火如荼。

再这样下去用不着多久,整个安南的民众,都会忘记了他们这些前朝余孽,而不顾一切地倒向大梁。

更让他感到无力的,是他面对着这一切,却又偏偏无从反抗。

在人家面前,讲底蕴?讲归属感?将民族属性?

说老实话,除了一班守旧分子以外,其余的人,才不管你是啥玩意儿来着。

你原来统治的时候,人人都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,现在人家来了,直接玩成了老有所养,贫有所依,经济得到迅速发展。

从刚刚那个孩子的买卖就可以看出来,他们的生活,应该可以达到幸福美满的程度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谁还会把他们原本的统治放在眼里,记在心上?

哪怕他们想复辟,也不会赢得大部分人的支持。

在这个时候,民意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……

阮山直直接感觉到了绝望。

萧逸视察了一番后,站在一个高处,冲着众人说道:“各位,那边的土地,你们看到了没有?

我打算在那边建立一个超过千亩地的工业园,以及一个物流转运中心。整个三角洲地区,直接开辟为特区。”

众人听得懵逼。

工业园还勉强能明白,物流转运中心是啥?特区又是啥?

这位太师大人,他的嘴里,怎么总是蹦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语句?

萧逸给他们简单地介绍说:“解释一下,特区,就是执行特别政策的地区。这个地方,我会让本地官员划定好农业区,对这些地区,进行垦荒、开发,种植本地最高产的占城稻。

对于这些新开垦的地区,开垦出来的土地归开垦者所有。而且,暂定三年内不收税。”

三角洲的地区,以肥沃的地区为主,不过,很多地方因为涨潮之

类的缘故,往往会变成沼泽,因而存在着很多丢荒的地方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萧逸需要做的,只是给政策。

他深信,人的潜力是无穷的,只要你给了政策,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,那么这地方肯定很快就可以开发出来,成为像后世那样发达的水稻生产基地。

“还有那个地方,作为千亩的工业园区。我们会进行招商引资,倡议大梁人将更多的工厂,搬迁到这里来,招募本地的工人进行生产。

同时,这些工厂,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,让本地的有钱人也来投资设厂,尽快把这个地方的工业给搞上去。”

萧逸这么说着,心里

最新小说: 大炎护国皇太子 我的爷爷朱元璋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三国:家父董卓,有请大汉赴死! 炮火弧线 三国:鬼背郭嘉,虎牢关手撕吕布 好!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! 爹,天冷了加件皇袍暖暖身 东周策 唐时明月宋时关